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师生赴陕西省延安市开展实践活动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
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十三年波澜壮阔的延安岁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辉煌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光辉篇章!
7月13日,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延安精神”实践调研团赴陕西省延安市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老镢头开辟出了新天地;到延安去,到延安去,纺线车摇出了东方的晨曦……”。7月14日,实践团成员前往杨家岭革命遗址。展柜中的图片和文字记载,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团结友爱的兄弟战友情;老百姓送给红军的布鞋,展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那些陈旧的武器、工具和生活用品,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吃苦耐劳的精神。
陕西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38年至1943年所在地,该处留存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旧居。中共中央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并在1945年于此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进行了充分准备。
(实践团师生在杨家岭遗址合影)
在杨家岭遗址参观途中,实践团与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实践团相遇。两队展开友好交流,并对实践情况、心得体会进行深入探讨。
(与渭南师范学院实践团交流合影)
随后,实践团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和中共中央西北局遗址进行参观学习。馆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十三载峥嵘岁月,孕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实践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进行参观)
一次次的驻足瞻仰,一次次的用心聆听,通过参观馆中大量的历史图文资料,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老一辈革命家走过的峥嵘岁月,还切身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复兴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
次日,实践团成员乘车前往习近平总书记插队七年的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近日陕北地区受气旋影响降水较多,但阴雨天气仍阻挡不了队员们一探究竟的热情和前进的步伐。这个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小村庄,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劳动、生活过七年的土地。为寻访总书记的奋斗之路,追寻知青足迹,实践团成员带着今天的教学任务重温知青岁月。大家跟随讲解员先后参观了知青井、铁业社、淤地坝、沼气池、知青旧居与村史馆等地。通过参观,成员们不仅对总书记为梁家河做出的卓越贡献有所了解,更切身体会了知青生活的艰苦与不易,深刻感悟到梁家河的魅力不仅仅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带领梁家河村民所作出的事业,更重要的是这种“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梁家河精神和延安精神。
走进梁家河村,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知青井”三个大字,走近一看,在井口前还有一块刻有“饮水思源”四个大字的石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了解决村民吃水困难和饮水卫生的难题而带头开挖的梁家河有史以来第一口甜水井。这口井不仅仅提供了水源,也从此改变了村民的思维方式,更让村民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挚为民的情怀和为民造福的初心。
(实践团前往知青井)
沿着村道继续往前,可以陆续看到1号知青旧居、2号知青旧居,每一个窑洞里都是简单的一张“大通铺”,上面叠着几床被子,放着一张桌子和一盏煤油灯。可以想象,那时候的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据《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载,习近平总书记“带两箱子书下乡”,上山放羊揣着书,锄地休息时要看书,有时候吃饭也要拿着书,任何环境都不能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书籍的热爱和对于真理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能够将读书与求知紧密相连,将求知与为民紧密相连,将为民与济世紧密相连,他治国的韬略、执政的理念,就是在持之以恒的阅读中沉淀下来的,都与那段求知若渴的学习经历密不可分。
最后,实践团师生前往梁家河村史馆进行参观。梁家河村史馆建成于2012年,村史馆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再现新中国成立之后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插队时走过的激情岁月;改革开放后梁家河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奋斗史。在村史馆,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学习参观了以下六个板块内容,即《走进梁家河》、《知青下乡》、《青春砥砺》、《光辉足迹》、《故土情深》、《逐梦之路》。
在村史馆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了解到梁家河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变化过程。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一份子,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升自我能力,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抓住机遇。全面发展,积极投身于实践之中,实践出真知。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实践团在梁家河村史馆进行参观)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农大学子,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情系稼穑,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文:许昊 来源: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